易学专家网

400-123-4567

《周易》如何成为中国人的哲学?

2024-03-01 17:03分类: 易经智慧 阅读:

 

《周易》如何成为中国人的哲学?

“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周易》被誉为中华文化的源头,是诸子百家的开始。对于这样一部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思想著作,它是怎样产生的?《周易》里蕴涵着怎么的奥秘?探源中华文化的起点,11月19日晚7点半,纪录片《中国》在湖南卫视、芒果TV同步播出第十集《天道》,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周易》如何成为中国人的哲学?,一窥先人智慧之精华。

大道有孤篇:《周易》如何成为中国人的哲学原点

中国自古有三易,一是《连山》,二是《归藏》,三是《周易》。经千年演变,《连山》失传《归藏》缺,唯独《周易》经由几代人注解,完成了从决疑解难的占筮之书向思维工具的转化。

在后世看来,《周易》如同一口深邃的古井,成为中国哲学的原点。在对这口古井的凝望中易经智慧第一集,道家看到了道,儒家看到了儒,阴阳家看到了阴阳,五行家看到了五行。

道可道,非常道。在古人的眼中,“道”是有律可循的,也是变化发展的。当人们在思索和探讨“天道”这个问题,和寻求天地之间的规律时,实际上是人在试图打破人的局限性,寻求新的、有效的哲学观。在第十集《天道》中,作品更多的去表现周文王的“天命”观,以及传说由他推演的《周易》,天道的终极答案或许无法用语言阐明,但它必然是指向某种思想的不断突破。在表现形式上,主创团队主要以横线的分割和拼贴的方式,去塑造一个由《周易》文化解构的世界。

天道夫如何 :从敬天中发现的“二十四节气”

在靠天吃饭的农业社会,中国人就在寻找天气与种植的关系。几千年间,经验和教训都累积了足够多,天与地之间的那些默契约定易经智慧第一集,已经被人洞悉并掌握。风来、雷动、雨至,生长、成熟、凋敝易经智慧第一集,一个周期结束,下一个周期到来,循环往复。在当时,周人已逐渐有了春夏秋冬的概念,很多年以后,先民们将这些实践总结成了二十四个节气。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如今小儿能倒背如流的“二十四节气歌”,却是古人长期春种秋收中的智慧结晶。几千年前的老祖宗,以中国人特有的浪漫和文化仪式《周易》如何成为中国人的哲学?,联接天地人和,也种下了中华文化中顺应天时、敬天怀德的基因。

这是发生在三千多年前的一次伟大的精神革命。这场革命从周文王开始,一直持续到周公摄政的时代。他们让“享受天的眷顾”不再是王室的独有特权,普天之下各族人都处于平等的地位上,都有机会承担天命。以德配天开始成为中国人的共识,中华文明的灿烂篇章开启新的一页。

11月19日晚7点半,湖南卫视、芒果TV播出纪录片《中国》第三季,让我们一起从《天道》中感悟千年前的文化回响。

郑重声明:

上一篇:倾心讲述150集鸿篇巨制《易经的智慧》系列讲座

下一篇:南怀瑾老师:《易经》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

相关推荐

关注我们

    易学专家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