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学专家网

400-123-4567

《周易》卦爻辞的内容与叙事吉凶的占词

2024-02-17 13:02分类: 易经注解 阅读:

 

《周易》卦爻辞的内容与叙事吉凶的占词

卦辞和爻辞是《易经》一书中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就其素材而言,主要来源于占筮的记录,后来经过编者的编纂而系于每卦每爻后面。讨论卦辞和爻辞的内容,可以采取不同的角度。这里,我们想从文句体例、社会史、哲学史这几个角度来看一下《周易》卦爻辞的内容。

一、从文句体例角度分析

从文句体例方面来给卦爻辞分类,李镜池先生在本世纪三十年代就进行过研究。他作《周易筮辞考》一文,把卦爻辞分为六种。它们分别是:

(1)纯粹的定吉凶的占词。如乾卦卦辞"元亨利贞"。

(2)单叙事而不示吉凶。如坤卦初六爻辞"履霜,坚冰至"。

(3)先叙事而后吉凶。如乾卦九三爻辞"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4)先吉凶而后叙事。如小畜卦卦辞"亨,密云不雨,自我西郊"。

(5)叙事,吉凶;又叙事,吉凶。如随卦九四爻辞"随有获,贞凶。有孚在道,以明,何咎。"

(6)混合的,或先吉凶,叙事,又吉凶。或先叙事,吉凶,又叙事。如坤卦卦辞"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这六种其实又可归纳为两类:一类是定吉凶之词,一类是叙事之词。所以后来到六十年代初李先生写《周易筮辞续考》一文时,便将卦爻辞分为三类,其中除了贞兆之辞(判断吉凶之词)、叙事之辞外,又加上了一个象占之辞。这种归纳可能受到了高亨先生的影响。高亨在成书于一九四○年的《周易古经今注·通说》中,曾将卦爻辞分为四类。分别是

(1)记事之辞;

(2)取象之辞;

(3)说事之辞;

(4)断占之辞。

将李、高二先生的说法加以比较,可以看出,所谓贞兆之辞即是断占之辞,象占之辞即是取象之辞,叙事之辞即是记事之辞和说事之辞。以下,我们就以高亨先生的分类为基础,参考李镜池先生的具体论述,看一下各类词句的不同意义。

1.记事之辞

所谓记事之辞,是指记载古代故事的语句,而吉凶休咎也就体现于故事的内容中。如旅卦上九爻辞云:"鸟焚其巢,旅人先笑后号咷,丧牛于易,凶。"据王国维、顾颉刚等先生的研究,我们知道"丧牛于易"讲的是殷之先祖王亥在有易国被杀、失去牛羊的故事,这是一件不吉利的事情,所以说"凶"。又如既济卦九三爻辞和未济卦九四爻辞都记载伐鬼方获胜的故事,取得胜利,当然是件吉利的事情,因此,这两条爻辞都含有"吉"的意思在内。以上两例,都是采用的古代故事。采用古代故事来说明吉凶,是古代卜筮活动中常见的一种做法,并不限于《易经》。如《左传·僖公二十五年》记载卜偃为晋侯占卜,结果是"吉,遇黄帝战于阪泉之兆。"根据他古书的记载,黄帝曾和赤帝在阪泉发生战争,结果黄帝获胜。因此,遇到黄帝战于阪泉之兆,当然是吉利的表示。所以,卜偃才说"吉"。

在记事之辞中,除了采用古代故事之外,还有一些是对先前占筮活动及结果的记录。如《易经》卦爻辞中多见的"亨"、"元亨"、"小亨"等,都应是对祭祀行为中占筮活动的记载。如升卦六四爻辞云"王用亨于岐山,吉,无咎。"这当是周王一次在岐山祭祀,占筮时遇到此爻,结果是吉无咎。所以便记录了下来。

2.取象之辞

所谓取象之辞,是指那些通过一定事物的性质、变化、状态等来比拟人事、指示人事吉凶的词句。《易传》卦爻辞中这种例子很多。较明显的如大过卦九二爻辞云"枯杨生稊,老夫得其女妻。"九五爻辞云"枯杨生华,老妇得其士夫"。这里借枯老的杨树重新发芽、开花来比喻老头子娶年轻的妻子和老太婆找了个年轻的丈夫,十分形象,很类似于诗歌中的比兴。有些取象之辞比较复杂,近似于散文中的寓言,如履卦六三爻辞云:"纱能视,跛能履,履虎尾,咥人。"讲一个目盲足跛之人,走路时踩到了老虎尾巴《周易》卦爻辞的内容与叙事吉凶的占词,结果被老虎吃掉了。这自然是一个凶兆。爻辞中虽然只讲到老虎,但实际上老只是一个象征,其意义远远不局限于此。

取象之辞,在卦爻辞中占的比重很大,下面抽取一些写出,以加深印象:

(一)乾卦

初九:潜龙。

九二:见龙在田。

九四:或跃在渊。

九五:飞龙在天。

上九:亢龙。

用九:见群龙无首。

(二)坤卦

初六:履霜,坚冰至。

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三)需卦

初九:需于郊。

九二:需于沙。

《周易》卦爻辞的内容与叙事吉凶的占词

九三:需于泥,致寇至。

六四:需于血,出自穴。

(四)小畜卦

卦辞:密云不雨,自我西郊。

初九:复自道。

九三:舆说辐,夫妻反目。

(五)豫卦

六二:介于石,不终日。

(六)噬嗑卦

初九:履校灭趾。

六二:噬肤灭鼻。

六三:噬腊肉遇毒。

九四:噬干肺得金矢。

六五:噬干肉得黄金。

(七)大壮卦

九三:纸羊触藩,赢其角。

上六:纸羊触藩,不能退,不能遂。

《周易》卦爻辞的内容与叙事吉凶的占词

(八)未济卦

卦辞:小狐汽济,濡其尾。

初六:濡其尾。

九二:曳其轮。

上九:濡其首。

对于卦爻辞中的取象之辞,李镜池先生的理解有些不同。他认为,这些取象之辞都与古代的象占有关。象占是古代流行的一种占法,它主要是通过物象来推断善恶吉凶。象占包括多种,其中梦占最为重要,古代常与龟卜、占筮并用。《易经》卦爻辞中之所以有这些象占之辞,应是象占与占筮并用的一种反映。如对此有兴趣,可以参看李镜池先生《周易探源》一书。

3.说事之辞

所谓说事之辞,是指那些通过直接叙说某人的行为、事迹,以表示吉凶的词句。如乾卦九三爻辞说:"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其中"厉无咎"前就是说事之辞。这爻辞讲,君子白天努力进取,晚上反省警惕,就可以得到"厉无咎"的结果。又如谦卦的几条爻辞中,象"鸣谦"、"劳谦"、"㧑谦"等,也都是说事之辞。师卦六三爻的"师或舆尸"、六五的"长子帅师,弟子舆尸"等,同样是说事之辞。说事之辞由于直接借人之行事来推断吉凶,因而往往包含许多人生哲理,对人事吉凶有劝戒之义。

4.断占之辞

所谓断占之辞,指论断吉凶祸福的词句。《易经》本是卜筮之书,所以这类词句是绝对不可少的。它们一般都在记事、取象及说事之辞后面,但有时也被放在前面。如未济九四爻辞"贞吉,悔亡,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赏于大国";升卦六五爻辞"贞吉,升阶";谦卦六四爻辞"无不利,㧑谦",等。但是数量极少。

断占之辞,主要使用"利"、"吉"、"吝"、"厉"、"悔"、"咎"、"凶"等字。因此,我们看到有这些字的词句,就可以知道它们是论断吉凶的,如"利见大人"、"贞吉"、"悔亡"、"无咎"等。但是,也有一些词句,像坤卦六三爻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泰卦九三爻辞"勿恤其孚,于食有福",否卦上九爻辞"先否后喜",井卦卦辞"无丧无得",兑卦九四爻辞"介疾有喜"等,虽未使用"吉""凶"等字,但吉凶之义在辞中表现得很明显,也属于断占之辞。

关于断占之辞,还可以进一步分析。高享先生曾把它分为五类:

一是概括断占,即不针对具体的人或事等,而一般地做一论断。如乾卦初九爻辞中的"勿用",上九爻辞中的"有悔"等。

二是就事断占易经中讼卦的注解,即吉凶只限于某件事。如乾卦九二爻辞中的"利见大人",大畜卦辞"不家食吉"等。

三是就人断占,即吉凶只限于某个人或某些人。如师卦卦辞"贞大人吉",否卦六二爻辞"小人吉,大人否"等。

四是方位断占,即吉凶与某一特殊方位有关。如坤卦卦辞"西南得朋,东北丧朋",蹇卦卦辞"利西南,不利东北"等。

五是时间断占,即吉凶与一定时间有关,如蛊卦卦辞"利涉大川,先甲三日,后甲三日",巽卦九五爻辞"先庚三日,后庚三日,吉"等。

《周易》卦爻辞的内容与叙事吉凶的占词

后四种也可统称为具体断占,因为它们都是就具体事物而论断吉凶。

二、从社会史角度分析

从社会史的角度来看卦爻辞,就会发现它可以告诉我们许多古代社会人们生活等多方面的情形。应该指出的是,从社会史的角度分析卦爻辞,是本世纪才出现的一种新的研究方向。这种研究方向始于郭沫若先生,后来李镜池先生和闻一多先生更予以进一步的发展。

郭沫若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一书中,有一篇是《<周易>时代的社会生活》,写于一九二八年。该篇文章从生活的基础、社会的结构、精神的生产这三个方面分析了卦爻辞的内容。如认为"即鹿无虞,惟入于林中"(屯卦六三)、"王用三驱,失前禽"(比卦九五)等反映了渔猎生活;"畜牝牛"(离卦卦辞)、"丧马勿逐,自复"(睽卦初九)等表现了牧畜生活等。另外,还有些卦爻辞反映了商旅、耕种、工艺、家庭关系、政治组织、享祀、战争、赏罚、阶级、宗教、艺术等古代社会的多方面情形。郭沫若认为,《易经》的时代是由牧畜转化到农业的时代,牧畜还是生活的基调。另外,《易经》时代已进入奴隶社会。

李镜池先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以探讨,在写于一九三0年的《周易筮辞考》一文中,他分析了卦爻辞中表现人们重要生活的种类,归纳出十二项:

(1)行旅:

(2)战争;

(3)享祀;

(4)饮食;

(5)渔猎;

(6)牧畜;

(7)农业:

(8)婚媾;

(9)居处及家庭生活;

(10)妇女孕育;

(11)疾病;

(12)赏罚讼狱。

认为这反映了周人的游牧生活和农业生产。在以后撰写的文章中,李先生认为,从卦爻辞的内容上来看,《易经》的许多卦都有一个中心思想,如师卦是讲军事的,大畜、小畜谈农业生产,同人谈战争,大有卦讲丰收,临卦谈治民之术,贲卦讲婚姻,复卦谈行旅等。他并根据物质生产、社会生活、科技知识三类,把六十四卦的内容加以区分,其中有些卦内容较复杂易经中讼卦的注解,分属于两类或三类。

1.物质生产:[坤]、〔屯〕、蒙、小畜、大有、豫、〔噬嗑〕、大畜、颐、〔坎〕、咸、恒、〔大壮〕、〔晋〕、〔明夷〕、解、〔娠〕、〔井〕、〔震〕、〔渐〕、〔巽〕、涣、节。

2.社会生活:〔乾〕、〔屯〕、需、讼、师、比、履、泰、否、同人、谦、随、蛊、临、观、〔噬嗑〕、贲、剥、复、无妄、大过、〔坎〕、离、遁、〔晋〕、〔明夷〕、家人、睽、蹇、〔解〕、损、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渐〕、归妹、〔丰〕、旅、〔巽〕、兑、中孚、小过、既济、未济。

3.科技知识:〔坤〕、[震〕、艮。

就反映物质生产的内容而言,我们可以举小畜卦为例。该卦卦辞是"密云不雨,自我西郊"。孤立地看,不大好理解,但从农业生产角度可以看出是说农人盼望下雨的心情。上九爻辞"既雨既处,尚德载。"载即是栽,栽种之义。这是说雨后还可以栽种。初九爻辞"复自道"和九二爻辞"牵复",当是从田间归来之义,道在这里指阡陌,即田间的路。九三爻辞"舆说辐,夫妻反目"。是讲农车出了问题,结果夫妻为此吵架。可以看出,小畜基本上是一个讲农业生产的卦。

《易经》中反映社会生活内容的,如同人卦就是一个战争专卦。卦辞"同人于野",是讲在城外聚集万民,挑选士兵。初九爻辞"同人于门",是写战前在王门聚集。六二爻辞"同人于宗",讲战前在宗庙祭祀,以求得祖先保佑。九三爻辞"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岁不兴",这是讲把军队隐蔽于山林中,因为如果军队在高处的话,会被敌人发现,不易取胜。九四爻辞"乘其墉,不克攻",墉指城墙,这是说进攻时,虽然上了城墙,但还是不能取胜。九五爻辞"同人先号啕而后笑,大师克相遇",是讲一部队被打败逃跑,幸而遇上援军,转败为胜。上九爻辞"同人于郊",这是讲班师后祭祀。可以看出,整个师卦依序讲了战前准备、战争情况和战后班师等,表现出作者对军事情况很了解。

我们还可以通过艮卦来了解《易经》中的科学知识。艮卦卦爻辞的编排十分整齐,卦辞"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讲保护身体不仅要注意背部,还要注意全身。爻辞从初六到上九依序讲要注意脚趾、腿肚、腰、胸腹、脸、额的健康。艮卦可以说是一个医学专卦,从中能看出我国古人很早就具备整体护理、防微杜渐等医学观点。

三、从哲学史角度分析

从哲学史的角度来看一下卦爻辞的内容,这就要求注意那些富于思想性的语句。首先的一点是对天帝的崇拜。如大有卦上九爻辞说:"自天佑之,吉,无不利",认为如果有天神保佑的话,就一定会吉利。益卦六二爻辞说:"王用享于帝",这是讲周王祭祀上帝。《易经》还相信鬼神的存在,睽卦上九爻辞中有"载鬼一车"的说法。《易经》对天帝人鬼的信仰,再加上它本身作为筮书的性质,反映出其主导思想仍然是天命信仰,尚未摆脱宗教迷信的束缚,因而与哲学属于两个性质截然不同的阶段。尽管如此,在卦爻辞中,也仍然包含了某些哲学思想的萌芽。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认为自然现象和人事有一致性。《周易》在过去一直被认为是"推天道而明人事"之书,这当然主要是就《易传》而言。实际上,"推天道而明人事"也是中国哲学的一个重要特征,而在《易经》中,已经具备了这种特征的萌芽。所谓天道,也就是指自然现象变化的过程。《易经》卦爻辞中经常通过讲自然现象来比拟人事,典型的如乾卦爻辞中说的龙,无疑属于自然现象。从初九到上九,爻辞通过"潜龙"、"见龙在田"、"飞龙在天"、"亢龙"等龙的变化来表现人在政治生活中的起伏升降。又如大过卦九二爻辞说"枯杨生稊,老夫得其女妻,无不利",九五爻辞说"枯杨生华,老妇得其士夫,无咎无誉"。这是把老夫和老妇再婚比做枯老的杨树生芽和开花。可以看出,《易经》的作者是试图在自然现象的变化和人事之间寻找一致性,寻找一种共同的东西,把自然界和人作为一个整体来思考。这对于以后中国哲学的特点如天人合一等有很大影响。

第二,认为对立的东西可以互相转化。《周易》对于对立现象有了很深的了解。从卦爻辞来看,涉及到许多对立的事物,如泰否、损益、既济未济、大人小人、丈夫小子、夫妻、吉凶、往来、得丧等等。难能可贵的是《周易》卦爻辞的内容与叙事吉凶的占词,《易经》认为,对立面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泰卦九三爻辞说:"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平陂,往复是两对对立面,但它们之间却可以互相转化,平的会变成陂的,往会变成复。因此,虽然处在艰险不利的情形中,也可以无咎。又如家人卦九三爻辞说:"家人嗃嗃,悔,厉,吉;妇子嘻嘻,终吝。"这里前后分别讲两种家庭,一种是贫苦忧愁的家庭,经过艰苦努力之后,最终会变好;另一种是家中终日吃喝玩乐的,终归倒霉。其中也包含了对立面转化的意思。《易经》对于事物什么情况下向对立面转化也有一定的认识。如乾卦九五爻辞是"飞龙在天,利见大人"。这是一个非常吉利之爻,但是上九爻辞就是"亢龙有悔"了。从卦象上来看,九五已经处在高位,但上面还有一爻,所以,还没有发展到极限。而上九已位于最高处,容易跌下来,向反面转化。这里包含了事物发展到极端才向对立面转化,即"物极则反"的思想。

由于事物可以向对立面转化,所以,人们处在困境之时也不要灰心,经过努力会转危为安;同样,在顺境之时,也不能大意,否则会有危险。如乾卦九三爻辞说:"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这里讲君子虽处于动荡不定的情境中,但由于每天小心警惕,所以,虽有危险却可以无咎。需卦九二爻辞"需于沙,小有言,终吉",说的也是同一意思。又如大有卦初九努力在吉凶转化中的作用。爻辞云:"无交害,匪咎,艰则无咎。"强调"艰"则无咎,十分重视人的

第三,提出了一些对后世有很大影响的做人处事的原则。如《易经》很推崇谦卑,这从谦卦中可以看出。六十四卦中,只有谦卦从卦辞到爻辞全部是吉利。该卦卦辞是:"谦,亨。君子有终。"初六爻辞是:"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六二是"鸣谦,贞吉"。九三是"劳谦,君子有终"。六四是"无不利,㧑谦"。六五是"不富以其邻,利用侵伐,无不利"。上六是"鸣谦,利用行师征邑国"。这里强调谦德,但同时也认为要以明智(鸣)、勤劳(劳)、奋勇(㧑)等为条件。《易经》也很重视节约,节卦卦爻辞认为,如果能安于节俭的生活,以节俭为乐,就吉利;反之,就要倒霉。另外,《易经》中还有隐遁思想,如蛊卦上九爻辞是"不事王侯,高尚其事",以不做官为高尚。又如遁卦主要谈隐遁,认为君子在一定情况下隐遁起来,会有吉利的结果。这些原则对中国文化及哲学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以上我们从几个方面分析了卦爻辞的内容。若将卦爻辞与卜辞相比,可以发现在任何一方面,卦爻辞都较卜辞更整齐、全面和进步。如卜辞只有吉、凶两种结果,吉凶不能转化,但卦爻辞则认为经过人为的努力,吉凶可以互相转化,表明卦爻辞虽仍崇拜天神,但同时也认识到了人的作用。

四、卦爻辞与卦爻象的关系

关于卦爻辞,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说明,那就是在卦爻辞和卦爻象之间有没有逻辑的必然联系。过去的经学家认为,二者之间有必然联系。这就是说,某一爻后面系某一辞,不是偶然的。如乾卦初九爻辞是"潜龙勿用",之所以称"潜龙",与此爻为整个卦中的位置是分不开的。我们知道,乾卦是纯阳卦,初九为阳爻,所以爻辞中才提及阳物龙;又因为初九在整个卦中位居最下,类似于潜龙状态,所以讲"潜"。从九二到上九都是如此。由于相信在卦爻象和卦爻辞之间存在必然联系,因此,从《易传》(甚至更早)开始,历代易学家都致力于说明这种联系的性质。他们提出各种体例来解释,因此在易学史上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取象和取义是其大者,而在取象和取义内部,又有不同的派别。但无论是哪一派,都无法圆满解释通象辞之间的内在联系。到清代,焦循穷毕生之力来研究卦爻象和卦爻辞之间的关系,他试图抛开传统的取象和取义两说,以卦爻辞为表达吉凶的符号,如同数学中的甲乙丙丁一样,并无实际内容,虽解决了传统说法的某些困难,但其解答仍不能使学者满意。事实上,任何学者对此问题都不可能有一个令人满意的积极的回答。因为,在卦爻象和卦爻辞之间本来就不存在必然联系。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卦爻辞的素材大部分是以前占筮活动的记录,即筮辞。那些在过去应验了的筮辞一般作为依据而保存下来,而卦爻辞即从它们之中抽出。因此,有时卦爻辞不只有一次占筮记录,还有两次或两次以上的占筮记录。这样,我们就可以了解,某卦象或某爻象下面之所以系上某些辞,与所占筮的事情有关。如坤卦卦辞中之所以有"利牝马之贞",是因为在一次有关牝马的占筮活动中,恰筮得坤卦象,占筮的结果是吉,并在生活中应验了。于是,《易经》的编者便把这件事编到了坤卦上。可以看出,卦爻象后面系什么辞,并无通例或规律可遵循。

当然,后世易学家之所以一味追求卦爻象和卦爻辞之间的逻辑联系,除了由于以《易经》为圣人之书外,还与《易经》的编者有关。《易经》的编者有时故意安排卦爻辞和卦爻象间的对应关系,如乾卦龙象从潜龙到飞龙、亢龙,与爻位的从下到上是一致的。又如艮卦从脚趾到头部,也是从下而上,但是这些只是出于编者的有意安排,在《易经》一书中是很少见的。而且,就是这种安排也不彻底,如乾卦五爻言龙,但九三爻则以君子为主,更何况,大多数情况下,卦爻辞之间及其与卦爻象之间连形式上的联系都没有,所以,有些卦爻辞会重复出现于不同的卦中。如"密云不雨易经中讼卦的注解,自我西郊"既出现于小畜卦辞中,又出现于小过卦六五爻辞中;"舆说辐"既出现于大畜九二爻辞中,又出现于小畜九三爻辞中;"帝乙归妹"既出现于泰卦六五爻辞中,又出现于归妹六五爻辞中;"用拯马壮,吉"同时出现于明夷六二爻辞和涣卦初六爻辞中等。这些文句重复现象是追求卦爻辞和卦爻象之间有逻辑联系的学者所不能解决的。

卦爻辞和卦爻象之间虽没有逻辑关系,但历代学者的研究也并不是白费工夫。他们通过对卦象结构以及象辞之间各种联系的探讨,锻炼了中华民族的理论思维能力。

郑重声明:

上一篇:风水堂:什么是易经第四十一卦

下一篇:风水堂:卦名卦象的记忆法

相关推荐

关注我们

    易学专家网
返回顶部